2020年9月短期免费配资资讯,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上演了一场颇为荒诞的“对话秀”。
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林赛·格雷厄姆紧盯前FBI局长科米不放,反复追问一个问题:“你还记得2016年9月CIA那份,说希拉里批准攻击特朗普的报告吗?” 他甚至特意强调起诉书里的拼写错误——“talked”被写成了“taught”,生怕科米能借口含糊过去。
然而,科米的回应令人哭笑不得。他始终面无表情,只反复念叨两句话:“我没有印象”“完全没印象”。这种“集体失忆式”回答,反而成了检察官试图追加指控的突破口。
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一向热闹,但像这样戏剧化的场景并不常见。一边是格雷厄姆穷追猛打,一边是科米坚称失忆,看得人直怀疑: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猫腻?
展开剩余75%答案在后来逐渐浮出水面。所谓的CIA报告,其实是特朗普政府在任期末突然抛出的“重磅消息”。2020年9月29日,时任CIA局长拉特克利夫致信格雷厄姆,称有情报显示“克林顿批准了抹黑特朗普的计划”。不过,他又加了一句:“这情报可能是俄罗斯伪造的。”
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本身就令人疑惑。如果怀疑是假的,为什么还要公开?事后才知道,当时距离大选投票不到两周,特朗普团队急于利用这份所谓情报来影响选情。
然而,这场“政治牌”并没能如愿奏效。特别检察官达勒姆深入调查后发现问题重重。报告声称已交给FBI高层,但事实上FBI领导层根本没见过。再细查内容,更是漏洞百出——所谓的“克林顿计划”,竟是俄罗斯黑客用一些真实邮件的碎片拼凑出的假文件,连基本的原始证据都没有。
达勒姆的调查结果直接打脸特朗普阵营:这并不是一场“惊天阴谋”,只不过是CIA日常情报汇总,被硬生生包装成了政治炸弹。
更讽刺的是,检察官哈利根还想借科米在听证会上的“失忆”言辞,追加一项“虚假陈述罪”。但大陪审团并未买账,直接拒绝,理由是“证据不足、逻辑不通”。消息一出,美国社交媒体一片叫好,不少网友直言:“大陪审团这次硬气了,没让司法成政治清算的工具。”
到这里,事情的本质已经很清楚了。表面上是科米是否说谎,实际上却是美国两党之间的一场政治博弈。特朗普阵营想通过司法手段打击对手,但所谓情报是假的,程序是混乱的,连大陪审团都拒绝跟着掺和。
这场闹剧让人联想到一出荒诞剧:听证会上演“失忆秀”,情报曝光成了“临时操作”,最终却是一场空。幸亏大陪审团坚持了法律底线,否则这场政治斗争还要闹得更难看。
从更深的角度看,这一事件暴露出美国政坛的顽疾——情报能被当作政治工具,司法能被政治裹挟,就连国会听证会也成了作秀舞台。大陪审团的拒绝,算是一次提醒:法律归法律,政治归政治,不该混为一谈。
不过,美国政治的乱象显然不是一次“拒绝指控”就能终结的。未来类似的戏码,恐怕还会一再上演。
这场围绕科米的“假情报风波”,从戏剧化的听证会到调查揭开的真相,再到大陪审团的理性裁决,说到底就是一场披着司法外衣的政治斗争。证据虚无缥缈,程序成了表演道具,而真正不变的,是两党为争夺权力而不断的撕扯。
好在,这次大陪审团给这场荒唐的政治秀踩了刹车。但美国政坛的水到底有多深短期免费配资资讯,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